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落地,围绕居民增收、消费保障、服务提质、大宗消费升级等方向提出30项重点任务。政策明确通过就业支持、消费信贷扩容、消费场景创新等举措,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叠加地方消费券发放、企业商业模式调整,食品饮料行业迎来供需双向提振。
政策撬动消费市场:地方补贴加速需求释放
在政策引导下,多地通过消费券发放、消费季活动直接刺激消费需求。上海2025年推出“乐上海”消费券,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其中3.6亿元聚焦餐饮领域,通过折扣升级拉动线下餐饮消费;湖北则联动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平台,投放千万级消费券包,覆盖“吃住行游娱购”全场景,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北京通州区推出的“欢乐通州欢乐购”活动贯穿全年,通过高频次促销形成持续消费热度。
政策对消费服务的提质要求,进一步推动行业升级。方案提出提升餐饮、家政服务质量,鼓励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例如零食量贩品牌加速在社区开设门店,满足即时消费需求。此外,大宗消费以旧换新政策向家电、汽车等领域倾斜,间接带动关联食品饮料场景复苏,如车载饮品、户外即饮等细分品类有望受益。
从金融支持层面看,央行降准降息预期及消费信贷政策松绑,为居民消费提供流动性支撑。多家银行推出低利率消费贷产品,利率普遍降至3%以下,降低短期消费成本压力。但需警惕过度借贷及资金挪用风险,部分银行已收紧消费贷审核流程,强调资金流向合规性。
行业应对策略:性价比与创新并行
面对消费分层趋势,食品饮料企业加速调整产品结构,平衡“升级”与“降级”需求。白酒行业通过推出中低端新品、优化渠道库存,适应大众消费理性化趋势;乳制品企业加码高性价比的常温奶品类,同时依托生育政策利好,探索婴配粉细分市场增量。复合调味品、预制菜等新兴品类则通过简化烹饪流程,契合家庭便捷化需求,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突围关键。社区零食量贩店通过密集布点、低价SKU吸引即时消费;饮料品牌加码自动贩卖机、无人零售等渠道,覆盖办公、交通枢纽等高流量场景。此外,头部企业加速布局线上私域流量,例如通过小程序发放定向优惠券,提升用户复购率。
政策对消费信心的提振已传导至资本市场。港股消费板块近期表现强劲,外资对低估值标的关注度升温;A股食品饮料板块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白酒、软饮料、保健品等细分领域修复预期明确。行业内部结构性机会凸显,例如区域酒企凭借渠道深耕加速市场渗透,功能饮料依托健康消费趋势维持高增长。
(注:文中数据及案例均源自政策文件及公开报道,不涉及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