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正常情况下,宝宝4 - 6个月就可以添加辅食,这对妈妈而言,着实是件值得欣喜之事。然而,关于如何添加辅食,以及辅食中能否添加调味品,众人说法不一,不少家庭甚至为此发生争吵。
小雨的宝宝开始吃辅食后,她的妈妈和婆婆每次都要在辅食里加盐。尽管小雨初为人母,但知晓辅食不应添加调味品,还特意咨询过医生,也跟婆婆说明辅食加盐对宝宝健康有影响。可婆婆却固执己见,坚称“不给孩子吃盐没力气,小时候吃盐多的孩子爬得快、力气大”。
面对婆婆的固执,小雨无力争辩,为此天天与婆婆闹得不愉快,婆媳俩互不相让。某天小雨下班早,无意间听到婆婆向邻居抱怨,说她不给孩子放盐是虐待小孩,还称孩子以后长不高没力气要怪她,这让小雨气愤不已。更过分的是,婆婆像是故意作对,趁小雨不注意就往宝宝碗里悄悄捏一点盐,多次被小雨发现。
有时小雨上班,通过监控会看到婆婆夹大人吃的饭菜喂给孩子。婆婆甚至还提议给孩子辅食里放点酱油,觉得没味道孩子没食欲,小雨气得反驳“孩子这么小,味觉都没发育完全,哪懂什么食欲”。因为宝宝辅食问题,小雨和婆婆矛盾不断,上班后与同事交流,发现不少人家里也因给宝宝辅食加不加调味品和老人起争执。
那么,宝宝辅食里究竟能不能加调味品?何时添加合适呢?
首先是食用盐。食用盐即氯化钠,人体对钠的摄入量有要求,而婴幼儿身体娇弱,所需钠含量较少。6 - 12个月婴幼儿仅需350毫克钠,这意味着无需额外添加食用盐,因为宝宝所吃的蔬菜、鸡蛋、奶类本身就富含钠。额外加盐会加重孩子肾脏负担,不利于发育。宝宝超过一岁后,钠需求升至700毫克,相当于1.8克食盐。理论上,三岁前孩子无需额外摄入食盐,但很多家庭放宽限制,幼儿开始跟着家长吃饭。为宝宝发育考虑,要让其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避免重口味,降低成长中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其次是糖。家长对糖更为谨慎,小宝宝爱吃甜,但过早摄入易发胖,长牙后还易患龋齿。《美国膳食指南》建议宝宝两岁以内不额外添加糖。日常生活中,宝宝可通过水果、奶摄入天然果糖和蔗糖满足日常所需。值得注意的是,一岁内宝宝不建议喝果汁,喝多易引发口腔健康问题。因此,宝宝辅食加糖至少在1岁后,最好2岁,晚点更佳。
最后是油。成年人饭菜口味重且油多,不适合1岁前孩子。宝宝6个月左右可在辅食中少量加油,辅食最好水煮或清蒸。宝宝肠胃发育不完善,摄入过多油易消化不良。市面上油种类多,宝妈选择时要注意,小作坊、自榨油千万不能给宝宝吃。推荐芝麻油、花生油、亚麻籽油、核桃油,营养价值高,对宝宝健康有利。
当妈的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添加辅食时不少妈妈会焦虑,总担心营养不够,变着法让孩子吃好吃的。其实从科学角度看,宝宝吃最接近原始材料的辅食,对成长发育最为有利。掌握科学喂养辅食方法,宝宝才能健康成长。
#宝宝辅食 #辅食调味品 #科学喂养 #育儿经验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