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造价值、存在造就未来

一种全新的自供电生物传感器横空出世,它运用基于酶的生物燃料电池、适体抗体以及细菌消除机制,让水净化过程变得更为迅速与简便。此传感器由一组研究人员精心研发,能够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并在现场将其消灭,这一成果有望在全球安全饮用水供应领域引发重大变革。
传统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如培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不仅耗时费力,还对专门设备与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有较高要求。生物传感器虽检测速度快,但通常依赖外部电源,且随时间推移易出现性能退化问题。而这款新型传感器通过部署三个关键组件,成功实现自我供能,有效解决了诸多难题。
该传感器的第一个组件是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其借助葡萄糖氧化酶(GOx)分解葡萄糖,产生电子和过氧化氢,从而为传感器供电。不过,这种酶的稳定性会随时间下降。研究团队通过将其封装在名为ZIF - 8的中空金属有机框架(MOF)中,保障了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效率与稳定性。
第二个组件是适体抗体。这是一种短链DNA,能特异性地与大肠杆菌外部结合。适体与银纳米粒子(AgNPs)相连,在未检测到大肠杆菌时,阻止葡萄糖接近酶。一旦大肠杆菌出现,适体与之结合,引发与二氧化硅屏障的反应,使葡萄糖能够到达酶,通过氧化反应产生电信号,确认细菌存在。
第三个组件为细菌消除机制,利用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的副产品过氧化氢,氧化银纳米粒子释放银离子(Ag+),凭借银离子的抗菌特性,几个小时内便可杀死99.9%的大肠杆菌。
新型传感器极为灵敏,能检测到极低浓度(3 CFU/mL)的大肠杆菌,且具备催化发夹组装(CHA)机制,可放大信号。经测试,它能准确区分大肠杆菌与其他细菌,即便储存数天多次使用仍能保持功能。在实际海水样品测试中,5次循环使用后检测准确率为91.06% - 101.9%,功能保持90%。
尽管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但也存在可扩展性与长期可用性等问题。银离子虽杀菌高效,却会在环境中积聚,可能伤害有益微生物。未来研究需探索控释机制,在保持抗菌效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于《高级功能材料》杂志。
#生物传感器 #大肠杆菌检测 #水净化 #酶生物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