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时走在大街上,路过那些路边摊,是不是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卖热汤的摊主,麻溜地从一堆塑料袋里扯出一个,“唰” 地一下套在碗上,紧接着滚烫的热汤就倒了进去。这看似方便又 “卫生” 的操作,真的没问题吗?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事儿。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街边看到一个卖酸辣粉的小摊,生意特别火爆。摊主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手脚麻利地往碗里套塑料袋,然后把煮好的酸辣粉和热汤一股脑倒进去。当时我就在想,这塑料袋在高温下,不会释放出什么不好的东西吗?
其实,咱们日常见到的塑料袋,种类可多了去了。从材质上来说,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等。其中,像 PE 和 PP 材质的塑料袋,在正常情况下相对安全一些,无毒无味。但问题是,路边摊的塑料袋,你能确定它是啥材质的吗?而且,即便有些塑料袋是食品级的,可食品级也不代表能承受高温啊。
据我所知,我国对食品包装用塑料袋有相关标准,像《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就把食品塑料袋分了等级。有的只能在 100℃以下使用,比如常见的保鲜袋;还有的能承受 121℃以上的温度。可咱吃的热汤,温度往往都超过 100℃了,路边摊那些廉价塑料袋,有几个能达到 “水煮级” 标准的呢?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路边摊为了节约成本,用的根本不是食品级塑料袋,而是一些来路不明的塑料袋。这些袋子可能是用工业原料,甚至是废旧塑料制成的,里面含有重金属、增塑剂、稳定剂等化学物质。一旦遇到热汤这种高温环境,这些有害物质就可能 “溜” 进食物里。你想想,咱们要是经常吃这种被污染的食物,身体能好吗?
就拿增塑剂来说吧,有些增塑剂可是内分泌干扰物,长期接触可能会影响人体的激素系统。对孩子来说,可能会导致性早熟;对成年人,生殖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比如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不孕不育风险增加。还有那些重金属,像铅、镉等,进入人体后就很难排出去,会在肝脏、肾脏等器官慢慢积累,时间长了,肝功能异常、肾衰竭等问题都可能找上门。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了,既然塑料袋有这么多隐患,为啥摊主们还这么热衷于用它呢?我琢磨了一下,主要还是成本问题。食品级的 PP 塑料袋,批发价一个大概 3 毛钱,而那些工业级的、质量差的塑料袋,最便宜的只要 3 分钱,整整差了 10 倍!对于一天要用两三百个袋子的摊贩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食药监部门人手有限,很难对满大街的流动摊贩进行全面监管。就算偶尔查到了,处罚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摊贩们换个地方可能又继续卖了。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作为消费者,也不能完全忽视这个问题。以后再去路边摊吃东西,要是看到摊主用塑料袋套碗装热汤,咱可以多留个心眼儿。要是条件允许,尽量选择那些不用塑料袋,或者用正规食品级餐具的摊位。要是实在想吃,偶尔吃一次,心里也得清楚可能存在的风险。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路边摊用塑料袋套碗装热汤这件事有个新的认识。大家要是觉得有用,麻烦动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呗,祝大家生活顺心,吃嘛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