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每天,我们都会与镜子中的自己对视,牙齿的状态常常影响着我们的自信与笑容。刷牙,作为保持口腔清洁的日常关键步骤,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门道。很多人每天雷打不动地刷牙,甚至一天至少两次,可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还在不经意间损害着自己的牙齿健康。不信?那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早晨起床,睡眼惺忪的你,是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习惯性地拿起牙膏,熟练地挤出一段,然后顺手就把牙刷伸到水龙头下冲一冲,接着便开始刷牙?先别急着点头,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很可能就是你一口黄牙的 “罪魁祸首”,而且,口臭、牙结石、牙龈炎等口腔问题,也可能正借着这个机会,悄悄向你袭来。

你可能会疑惑,用水冲一下牙膏,怎么就有这么大危害了呢?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牙膏的清洁力,可不在于它能产生多少泡沫。当牙膏沾水后,其中那些肩负着清除牙菌斑重任的有效成分,比如氟化物、摩擦剂和抗菌成分等,就会被水稀释。想象一下,原本这些成分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清洁小卫士,浓度足够时,它们能高效地与牙齿上的污垢 “战斗”,可一旦被水稀释,它们的 “战斗力” 就大打折扣,清洁效果自然也跟着变差。而且,很多人刷牙总是匆匆忙忙,时间根本不足两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牙膏中的氟化物还没来得及充分发挥强化牙釉质、预防龋齿的作用,就被匆忙漱口冲走了。长此以往,牙齿怎么能不变黄,口腔问题又怎么会不找上门呢?
既然牙膏沾水有这么多弊端,那正确的刷牙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如何通过科学刷牙,告别黄牙与口臭,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
牙膏沾水:看似寻常却暗藏弊端
很多人挤好牙膏后就给牙刷冲水,理由是觉得牙膏不沾水,刷起来嘴里干干的,泡沫也少,感觉特别不舒服。但实际上,刷牙的真正清洁力,并非取决于泡沫的多少,而是牙膏中的有效成分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为什么牙膏不能沾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牙膏中的氟化物、摩擦剂和抗菌成分,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浓度,才能在刷牙过程中发挥出最佳效果。一旦牙膏被水稀释,这些有效成分的浓度降低,就如同给战士们卸下了部分装备,它们对抗牙齿污垢的能力自然就会减弱。其次,我们常常会觉得泡沫多就意味着刷得干净,其实这是个误区。牙膏产生的泡沫,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在起作用,而刷牙的关键,是物理摩擦(靠牙刷刷毛与牙齿的摩擦)和化学成分(牙膏中的有效成分)协同作战,并非泡沫越多清洁效果就越好。最后,氟化物对于牙齿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强化牙釉质,预防龋齿。但氟化物要发挥作用,需要在牙齿表面停留一定的时间。如果牙膏一开始就被水稀释,氟化物的浓度降低,其在牙齿表面停留时所能发挥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将牙膏挤到干燥的牙刷上,然后开始刷牙。要是在刷牙过程中,你实在觉得口腔太干,影响刷牙体验,也可以适当沾点水,但千万别在一开始就把牙刷弄得湿漉漉的。
牙黄背后:刷牙方式才是主因
走在大街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人牙齿发黄,影响了整体形象。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牙齿发黄是因为平时喝茶、喝咖啡或者抽烟,导致色素沉积在牙齿表面。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牙齿发黄的根本原因,是刷牙方式不正确。

真正导致牙齿发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刷牙不彻底。每天我们进食后,口腔中会残留各种食物残渣,这些残渣如果不能被及时清理干净,就会滋生大量细菌,形成牙菌斑。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就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而牙结石的颜色通常是黄褐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齿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黄。其二,过度刷牙,导致牙釉质受损。有些朋友为了让牙齿变白,拼命刷牙,甚至采用用力 “横刷” 的错误方式。要知道,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坚硬组织,它能保护牙齿内部的结构。但如果刷牙方式不当,过度用力横刷,就会像用砂纸打磨一样,把牙釉质磨损掉。一旦牙釉质被磨损,里面偏黄的象牙质就会露出来,牙齿不仅不会变白,反而会显得更黄,而且还会变得更加敏感。
其三,错误地选择牙膏。如今市面上的牙膏种类繁多,很多朋友盲目追求美白效果,选择使用美白牙膏。然而,不少美白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过于强烈,长期使用这类牙膏,虽然短期内可能感觉牙齿变白了一点,但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损伤了牙釉质,让牙齿变得更加敏感,而且还可能导致牙齿发黄的问题愈发严重。

那么,针对这些导致牙黄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学会使用 “巴氏刷牙法”。这种刷牙方法要求将牙刷与牙齿呈 45° 角,轻轻地在牙齿表面来回移动,而不是用力横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与牙菌斑,同时又不会损伤牙釉质。其次,要养成定期洗牙的好习惯。洗牙能够去除牙齿表面顽固的牙结石,让牙齿恢复原本的洁白。一般来说,建议每年洗牙 1 - 2 次。最后,在选择牙膏时,要尽量选择含有低摩擦成分的牙膏,避免长期使用那些 “高磨损” 的美白牙膏,以保护我们的牙釉质。
口臭根源:牙齿清洁不到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尴尬经历:刚刷完牙,满心以为自己口气清新,可和别人交谈时,却从对方微妙的表情中察觉到异样,甚至自己喝口水,都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 “臭鸡蛋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口臭的原因并不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舌苔厚重。我们的舌苔表面有许多细小的凸起,这些凸起上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在分解这些食物残渣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物,而硫化物正是导致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牙菌斑未清理干净。刷牙时,如果没有仔细清理牙齿的各个表面,包括牙齿的内侧、外侧和咬合面,就会有牙菌斑残留。这些残留的牙菌斑中的细菌会继续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异味,从而导致口臭。其三,口腔干燥。唾液对于口腔来说,就像天然的 “自洁剂”,它能够不断冲刷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保持口腔清洁。但如果我们因为某些原因,比如饮水过少、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或者服用某些药物等,导致口腔长期干燥,唾液分泌减少,那么细菌就会在口腔中大量繁殖,进而造成口臭。

既然找到了口臭的根源,那该如何解决呢?首先,在刷牙时,不要忘记清洁舌苔。可以使用专门的舌苔清洁器,或者用牙刷轻轻刮舌苔,但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舌苔。通过清洁舌苔,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滋生,减轻口臭问题。其次,光靠牙刷,很多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是清理不掉的,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牙线或冲牙器了。牙线能够深入牙缝,将隐藏在其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清理出来;冲牙器则通过高压水流,对牙齿和牙龈进行深度清洁。最后,要保持口腔湿润。平时要多喝水,每天至少摄入 1500 - 2000 毫升的水分,这样可以促进唾液分泌,维持口腔的自洁功能。同时,要少吃过甜、过咸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口腔干燥,加重口臭问题。
牙膏挑选:学问大着呢
走进超市的牙膏货架前,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牙膏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美白牙膏、抗敏牙膏、清新口气牙膏、防蛀牙膏…… 每一种牙膏都打着独特的功效旗号,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挑选呢?

挑选牙膏,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含氟牙膏是首选。氟化物可以与牙齿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更坚固的结构,从而有效预防龋齿。但要注意,氟含量要适中,一般来说,成人牙膏的氟含量在 1000ppm - 1500ppm 较为合适。对于儿童牙膏,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低氟或无氟的牙膏,因为儿童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量摄入氟可能会导致氟斑牙等问题。其次,不要盲目追求美白牙膏。虽然美白牙膏看起来很诱人,但其中很多产品含有较强的摩擦剂,长期使用可能会损伤牙釉质,让牙齿变得更加敏感。如果你的牙齿本身比较健康,只是希望稍微改善一下色泽,那么可以偶尔使用美白牙膏,但不要长期依赖。
最后,如果你的口腔有特殊需求,比如牙齿敏感,经常出现酸痛的情况,那就可以选择抗敏牙膏;如果牙龈容易出血,可能是牙龈有炎症,这时可以选择抗菌牙膏;要是你经常被口臭问题困扰,那么可以选择含有薄荷、茶多酚等成分的牙膏,这些成分具有清新口气的作用。
正确刷牙:细节决定成败
刷牙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正确刷牙,却并非易事。据统计,80% 的人在刷牙过程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正确刷牙的关键要点有哪些呢?
其一,刷牙时间至少要保证 2 分钟。很多人刷牙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匆匆刷几下就结束了,这样根本无法彻底清洁牙齿。要知道,牙齿有多个面需要清洁,包括外侧、内侧、咬合面等,每个面都需要仔细刷到,只有保证足够的刷牙时间,才能确保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清洁。其二,采用巴氏刷牙法。这种刷牙方法前面已经提到过,将牙刷与牙齿呈 45° 角,使牙刷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齿的间隙,另一部分覆盖在牙齿表面,然后轻轻地进行短距离来回颤动。这种刷牙方式能够有效清洁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的食物残渣与牙菌斑,同时还能按摩牙龈,促进牙龈健康。其三,别忽视牙线或冲牙器的作用。
牙刷虽然能清洁牙齿的大部分表面,但对于一些牙刷难以触及的地方,比如牙缝深处,就需要借助牙线或冲牙器了。牙线可以深入牙缝,将隐藏在其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清理出来;冲牙器则通过高压水流,对牙齿和牙龈进行深度清洁,弥补牙刷清洁的不足。其四,刷完牙后,不要立刻用水猛漱口。牙膏中的氟化物在口腔中停留一段时间,能够继续发挥保护牙齿的作用。所以,刷完牙后,可以让牙膏中的氟化物在口腔中多停留一会儿,然后再用清水轻轻漱口,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牙齿健康。